網紅經濟時代,風險越大受益越大對于網紅電商來說十分適用,網紅如涵就是其中的代表企業。
雖然如涵的營收模式分為全服務模式和平臺模式兩種,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全服務模式(網紅電商)都是如涵業績的頂梁柱。2018財年、2019財年、2020財年,張大奕名下店鋪對如涵總營收的貢獻度分別為52%、55%和58%,在該模式下,紅人張大奕帶的是自家的貨,甚至會參與產品設計。而如涵則要負責線上店鋪運營、物流、售后等各個環節,如同京東平臺的自營電商業務。
發現并孵化紅人,再為簽約紅人開自營店變現,這是如涵在2019年前的重點經營方向。但這種較重的商業模式存在很大風險,尤其是供應鏈。
以張大奕的店鋪為例,吾歡喜的衣櫥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,不僅是在歷年雙十一銷量破億的時候,即便是平常上新,商品頁面也經常會提示“45天內發貨”,由于超長的發貨期,在張大奕的微博評論區中時常能看到粉絲的抱怨。
而在整個網紅經濟時代實體經濟中,供應鏈的履約能力越強,留給買家退單的機會就越少,毛利才能得到提升。但如果現貨做得太多,店鋪又要面臨商品積壓的問題。
不僅是服飾類網紅電商,食品類網紅電商同樣面臨巨大風險。
近日,有網友稱自己在吃李子柒品牌的螺螄粉中發現刀片,這之前還有網友稱該品牌螺螄粉在食品衛生方面存在問題。盡管官網發表聲明進行否認,但網紅食品在貨源品質方面的把控是否過關仍掀起大眾討論,作為品牌代言人,李子柒不可避免的陷入輿論漩渦。 這種經營模式一旦出現差錯,不但會影響機構的變現,紅人本身也可能從“云端跌落”。
相比網紅電商的費心費力,平臺模式就顯得輕松很多。在該模式下,旗下KOL們的工作主要是為各品牌商帶貨,MCN機構不用介入供應鏈中的任何環節,營收來源于向合作的品牌商收取廣告等服務費用。
另一方面,平臺模式賺取的利潤更大。根據《財經涂鴉》報道,專注為第三方品牌服務的利潤更高,其毛利率可以達到60%以上,扣除孵化核心的簽約團隊、孵化團隊、內容制作以及BD團隊招商團隊所有的人工成本,經營利潤率在30%以上。而自營模式有存貨成本,還需要支付網紅服務費,毛利率在30%-40%之間。經營利潤率在5~10%左右。而且這種模式不用考慮庫存積壓等供應鏈方面的問題。
以上的不利因素和為品牌商“代言”的有利因素促使如涵將重心轉向平臺模式。2017年,如涵正式開啟該業務,并在2019年被如涵確立為未來的發展方向。當年如涵CEO馮敏對外稱“我們之前方向有偏差,一根筋地給所有KOL做流量、做自有品牌。”
在這之后,如涵的大部分網紅開始致力于為第三方品牌主帶貨,包括后來簽下的極具人氣但遭到封殺的前抖音知名博主溫婉。即便之前在抖音積攢了大量粉絲,但如涵依然沒有為其打造自營店鋪。
如涵轉型的成果也十分明顯。據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,參與平臺模式的KOL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33位提升至174位,并推動服務品牌由278家增至431家,相關收入同比增長74%,達到1.14億元,占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21%增至41%。
但如涵也表示未來會堅持自營電商和品牌服務“兩條腿走路”的經營方式。而此前張大奕曾在微博中表示將要進行直播帶貨,如果為第三方服裝品牌帶貨將會和自己的店鋪業務產生沖突,而張大奕作為穿搭女王如果不接相關商單,變現規模將縮減很大一部分。